個人成長指南-TEDtalk《只需20小時,你能學會任何事》執行精要

最近一次更新於
目錄

你是否面對每日層出不窮的新事物,感到深深的焦慮?
你可能又想學,但又不知道該從何學起?甚至有點恐懼?
如果這是你的困擾,那這篇分享文也許能給你一個新的啟發!

最近深研學習的相關思考,在仔細看完 TedTalk 的《黃金20小時學習法》後,深感是很棒的學習提醒,所以撰寫本篇個人看完後歸納的精要執行指南,分享給對學習有需求的朋友。

背景:快速變遷的環境,錯誤的學習認知

環境快速變化,為了不被淘汰(或者精進自己、探索興趣),我們隨時都會萌生對新事物的學習需求。

然而坊間對於學習的普遍認知,是「1萬小時法則」,這不僅造成了大多數人對學習新事物的恐懼,其實也是一種不正確的觀念。

大多數人真正的學習目標,只是要「能登大雅之堂」,亦即「一定的水平」,而「1萬小時法則」針對的是「成為領域大師」。

如果想要具有「一定的水平」,其實只需要20小時=每天45分鐘X一個月,這與1萬小時的壓力,相差500倍!

個人成長方法:策略性學習,而非盲目努力

但想真正達到「一定的水平」的20小時學習,並非「努力學了20小時」就會有成效,而是要透過策略性的規劃,將 TedTalk 的分享 OGST 架構化如下:

目的 Objective:快速學習新事物,達到「一定水平」

目標 Goal:以20小時,達到「自我修正」

自我修正亦即能夠認知到自己的表現好不好,以及知道該如何變得更好。

個人成長策略:針對關鍵元素,進行高效練習

如同所有的策略思考,高效策略的關鍵,永遠都是80/20法則。

要能「高效」達到「自我修正」,重點就要找出要「學習項目」中最重要的關鍵子元素,並針對子元素一項項進行專注練習,這樣的學習效益最佳。

【關鍵】執行步驟1:拆解學習項目,找出關鍵的80/20

而子元素該如何拆解呢?基礎的作法是將學習項目的構成拆開,而且拆的越細越好,再針對最重要的部分進行一步步學習(如果不知道如何拆解,可以詢問該領域專家或Google)。

以學習彈吉他為例:彈吉他=按和弦+刷和弦+跟節拍。

其中最重要的就是「按和弦」,「按和弦」又可以再拆為「清晰按出和弦指法」和「轉換到下一個和弦」,兩者之中最重要的是能「清晰按出和弦指法」,不然就彈不出好聽的吉他聲。

而「清晰按出和弦指法」,又可以再分為「封閉和弦、開放和弦」,以及根據「7大調、7級」的「49種不同的和弦指法」等,這時我們要再以80/20,進一步找出專注練習的和弦。

面對這麼多選項,我們可以用種兩思維進行選擇:

一、常見式學習(或專家建議):
比方在網路上 Google 、或問專家,通常會推薦包羅大多數流行歌的「G、C、Em、Dm」開放和弦。

二、PBL問題導向式學習(Problem-Based Learning):
比方挑選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針對性學習,但要注意選擇的題目是否難度太高(如:Rosi),否則容易造成學習超載,導致放棄學習(如果不知道,可以詢問專家或Google)。

當透過上述步驟,拆解出細項學習元素後,就可以安排出一步步的學習步驟,開始進行高效學習。

執行步驟2:進行完善的前置準備

當安排玩學習步驟後,別急著開始,你還要確認好完善的前置準備,以避免造成學習過程中的障礙。

前置準備的面向可分為:

  1. 人:學習的相關對象,包含是否需要老師?(如:網路教學影片、文章)以及是否需要夥伴一起學習?
  2. 事:也就是上述以達到「自我修正」為目標的學習步驟,是否完善?
  3. 時:你所規劃的學習時間,通常建議是45minX30天,原因好處不外乎是「回饋時間快以利增強肌肉記憶」、「避免單日時間壓力過大造成逃避」,當然也可以根據學習題目和個人時間做調整。
  4. 地:學習的場域,像是彈吉他可能要在相對安靜的空間,方便確認是否指法有誤。
  5. 物:學習的工具,像是吉他是否音準已較正過、吉他弦的材質適不適合?

執行步驟3:比「學」更重要的「練習」

「學」只是一種吸收資訊的方法,但要能夠將所學內化成自己的技能(也就是真正的學會!),你需要靠「練習」,而本文中的「黃金20小時學習法」其實談的是你要「練習20小時」,而非看影片、上課20小時就可以學會啦,所以前面兩步驟,都只是「準備」而已。

真正的學習,從現在才開始。

既然知道了,還不馬上開始「練」!

最後小提醒:個人成長突破阻礙學習的3大恐懼

通常會有一些元素阻礙學習,也是我們在開始學習時需要克服的事。

一、困難恐懼

俗話說萬事起頭難,最常見的恐懼就是「困難」,但困難通常是由於以訛傳訛造成的誤解,如:「1萬小時法則」。

可是只要你願意深究、了解學習項目的本質,你會發現所有的知識,都是從0開始堆砌到現在,而我們已經可以省略了前面最困難的探索,只需要直接吸收前人積累的成果。

再加上大多數的我們,都具備很多元豐富的基礎知識(如:學科、生活知識),只要你願意,你也一定可以透過20小時,學到具有「一定水平」(自我修正)。

二、沒空恐懼

時間是源於困難造成的誤解,當你理解只要至少每日撥出45分鐘進行學習,哪怕再忙,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時間空閒(別騙我!)

如果真的真的不行,你也可以採取25分鐘X60日練習安排,只要你願意,少於一小時的時間,從來不是問題。

三、丟臉恐懼

最後最難的,也就是對於丟臉的恐懼了,尤其是需要有夥伴練習或必須實體跟老師學習的項目,對某些人而言這關乎到自尊,甚至嚴重到自我實現(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)。

但套句老皮所說的:「追求卓越的第一步,從一竅不通開始。」

我們並非天生就全知全能,面對新事物,如果止步於自己的「初學者抗拒」,是件非常可惜的事。

老師、教育、課程的存在,不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有效的學習嗎?

所以放開丟臉恐懼,不會新事物是很正常的事,放開手去依靠前人的幫助,讓前人幫助你學得更快、更好。

人人都一樣,從一無所知開始;人人都不一樣,從願意謙卑學習開始。

文末附上影片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MgBikgcWnY&t=817s&ab_channel=TEDxTalks

延伸閱讀:【跨領域學習02】面對新領域不知道如何開始?「關鍵 3 問題」拆解學習小目標

免費獲取:
全方位自傳攻略懶人包

更多推薦文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