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好好拜託》工作上遇到問題卻不敢求助?5個步驟讓別人幫了你還會感謝你

最近一次更新於
目錄

你有沒有過在工作上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敢求助的經驗?

想當初我還是社會新鮮人,那時候進入了大學時夢想的廣告行銷工作,有待過廣告業的朋友一定會知道,廣告是一個工作非常繁重的產業,前輩們每個都很忙碌的在自己的崗位上,電話一個接著一個。

雖然我在工作上常遇到不懂的問題,卻擔心會耽誤他們的工作,或是讓他們覺得我是一個麻煩的新人,所以每每問題一到嘴邊,就又吞下去,轉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,看看網路上有沒有參考資料或是別人的心得可以借鏡。

我想這應該也是很多新鮮人會遇到的狀況吧?因為不敢求助,好像自已孤零零的在作戰,除了心態上的孤獨,也很難累積經驗,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,導致工作表現不佳,然後開始厭惡工作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
在《好好拜託》這一本書裡面有分析,不敢求助於別人的心態問題,也有說明了如何求助別人,可以讓別人更願意幫助你,甚至可以從幫助你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。

如果你也是不敢求助的職場工作者,這篇文章絕對對你有幫助。

無法好好拜託的心理障礙

會導致我們在求助上的心理障礙

低估了別人幫忙的意願

曾經有個實驗,要求受試者預估自己請人幫忙成功的機率,實驗從填問卷、幫忙找路、帶你到某個你想去的地方,甚至是違法的事情,結果最後的成功機率比受試者預估的平均高了48%,即使是違法事情的請託也符合這個標準。

為什麼會產生嚴重低估呢?

因為我們在拜託別人時,從自己的角度來看,是我們在麻煩對方,可能會占用對方的時間,可能會需要對方付出一些精神或體力,是給別人造成困擾的要求,所以預估對方幫忙的意願不高。

但實際上,我們忽略了別人拒絕你時也會有心理壓力,尤其當你們的關係越緊密的時候,壓力會越大,你可以很輕鬆地拒絕路邊朝你賣愛心筆的大學生,但當你的好朋友提出請你開車去載他,你拒絕的壓力就會比較大。

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在受訪時說過一段話:

多數人沒有獲得機會,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開口,當我向他人求助時,我從來沒有遇過不想幫忙的,而面對別人的請求我也會盡心的協助,以回報這份感激,但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想開口,光是這點就能區分空想者與實踐者了。

如何拜託別人?5個步驟,幫了你還會感謝你

運用五個步驟

1.心態建立

要開始拜託別人之前,自己必須先建立起好的心態,不用擔心「被拒絕」,或是害怕「麻煩別人」,因為你同樣是給對方一個自我證明的機會,對方可以透過幫助你這件事情,來提升自我價值感。

但如果真的被拒絕了也不打緊,反而會讓對方的心理產生愧疚感,回想一下,上一次別人請你幫忙但你拒絕的時候,是不是會感覺到尷尬、愧疚,甚至自尊可能下降了一級,因為多數人在意外在形象,而樂於助人是個好形象。

所以勇敢的去拜託別人來幫你解決問題吧,很多時候,親密的人際關係,就是透過互相麻煩建立起來的。

2.營造共同感

人類在面對社交場合的時候,會自動判斷眼前這個人是不是跟我同一個群體的夥伴,稱之為內團體,跟自己不是同一個群體的人,會將他歸類為外團體,就像我是輔大畢業的校友,在外面遇到同樣是輔大的學弟妹便會覺得特別親切,也更樂於主動提供協助。

要讓對方樂於提供協助的前提是,讓他覺得你是「自己人」。

要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有3種方法

A.豎立共同目標

豎立共同目標是拉近彼此關係很好的方法,代表著你們的目標一致

回到我自己的例子上,如果我想請同事幫我解決客戶的疑問,我可以說:最近我們都在為公司的形象還有業績在衝刺,但很不幸的我的客戶遇到了些問題,但我的經驗還不夠,是不是可以借用你的溝通能力,幫我跟客戶解釋一下。

B.對抗共同敵人

對抗共同敵人與樹立共同目標都是很好的方法

同樣的,如果我想請同事幫我解決顧客的疑問,我可以說:我最近服務的客戶好像更青睞A公司提出的服務,A公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公司的勁敵,可惜我的經驗不夠,還不知道怎麼處理,是不是可以借用你的專業,幫我向客戶說明,我們一起留住這個客戶。

C.尋找共同經驗或共同客觀特性

共同經驗是指在特地情況下,彼此有著共同的主觀經驗,比方喜歡上同一門課、討厭同一個人、都曾經被霸凌等等。

共同客觀特性是指在客觀上我們有共同的特點,比方同一所大學、同一個宗教團體、同一個協會成員、同樣國籍、同樣族群等等。

尋找共同經驗或共同客觀特性我個人覺得,更適合用在關係尚淺的人,在一開始的交談中,可以有意無意地提到這些共通點,潛意識的告訴對方你們是自己人,這樣在後續提出求助的時候會更容易成功。

3.單刀直入,清楚明確的表達你的問題

要讓對方幫助你,首先是要讓他知道你遇到了問題,雖然乍聽之下很雞肋的一段話,但實際上很多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,不敢尋求幫助,我們生活在資訊過載的時代,大部分的人都是專注在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上,很難主動發現你遇到了問題。

另外在請求對方幫忙的時候,有時候我們只會簡短的說:「有件事情想請你幫忙」、「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?」,雖然有比較高機率成功,但是接收者會覺得自己被設計的。

如果先答應了,等你表明要幫忙的事情以後,才發現自己已經先答應了無法拒絕,結果心態上會有一種被坑了的感覺,這件事情他就很難會真心誠意的協助,只會把他當作代辦事項裡面的一件差事而已。

4.對方如何協助你?是過分要求還是能力範圍

說明完你遇到的問題以後,你也必須清楚的說明你希望對方可以提供什麼幫助,這樣對方才知道自己應該付出什麼,需要出多少時間與精力。這裡有一個重點是,你希望對方提供的協助,如果超出能力範圍或是合理要求,被拒絕的機率還是很高。

如果對方沒有辦法以你預期的方式提供協助,而是選擇另一種協助方式,你也不需要過於執著,保留給對方自主權的空間,不要給對方太多的壓力以及控制感,這樣對方才會願意在未來提供給你二次幫助,也會因為這次的當忙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
5.好的感謝可以讓人心花怒放

你有沒有過幫助了某個人之後,不知道後續狀況的經驗,這樣的經驗應該會讓你覺得這次的幫助索然無味吧?這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這次的協助是不是有實質的影響力,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幫到忙,自己有沒有發揮了價值。

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對方主動來跟你分享:「上次請你協助溝通的客戶,對我們的報告非常滿意,還規劃要多撥出一筆預算來購買我們的產品,真的很感謝你的幫忙,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」。

這樣子的感謝是不是會讓人心理面飄飄然,不僅幫助了你,提升自己好人的形象,也因為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展現了影響力,未來你再向對方提出其他拜託的時候,他也會樂於再當一次英雄。

好好拜託
《好好拜託》工作上遇到問題卻不敢求助?5個步驟讓別人幫了你還會感謝你

好好拜託3個小技巧強化你的成功率

非常實用的3個小技巧

1.當面拜託成功率最高

拜託別人的時候,當面拜託的成功機率是最高的,雖然透過電子通訊的方式,可以有效的緩解你被拒絕時的尷尬,但同樣的對方要拒絕你的心理代價也越小,甚至以忽略這則訊息來當回應,因為得不得對方的回覆,這對於請託人的心理負擔才是真的大。

另外不要在群組裡面發出請求訊息,這是心理學裡面提到的「責任分散效應」,在群組理面詢問,代表其他人也可以幫你這個忙,不是非我不可,願意幫助你的機率也會下降。

2.曾經拒絕你的人,願意幫你的動機會提高很多

上面有說到,拒絕一個人也是要付出心理代價,這個心理代價就是自己的「好人形象」,所以當你再次請託曾經幫助過你的人,他會願意幫助你的機率就會上升不少,因為連續拒絕兩次的心理代價非常的大。

當你再次尋求拒絕過你的人提供協助,可以給予對方彌補的機會,修復感情,而如果你不再向他尋求協助,對你跟他都沒有好處。

3.請人幫忙用語-善用「一起」縮短距離感

「一起」這個詞有強大的魔力,代表你們要一起完成某些事情,所以你想尋求幫忙的時候可以說:我需要你的能力協助,如果你願意,我們可以「一起」為流浪動物打造一個友善的環境,這也是創造共同感的方法之一。

史丹佛大學曾經有項研究,實驗方將受試者分成A、B兩組,去解答艱澀的問題,A組被告知,會和其他人一樣解答類似的題目,之後可以「一起」分享解題訣竅,B組則沒有被告知。所有的受試者都是獨自解題,差別是A組被告知有同伴一起努力,B組則是孤軍奮戰。

最後實驗的成果是被告知有夥伴「一起」解題的A組,比起孤軍奮戰的B組的投入時間多了48%,答對率也更高,對於過程中的記憶更深刻,疲憊感也比較低,這就是「一起」的魔力。

好好拜託
《好好拜託》工作上遇到問題卻不敢求助?5個步驟讓別人幫了你還會感謝你

好好拜託心得

拜託別人幫忙是生活中、職場上常常會需要做的事情,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學著拜託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,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,尤其是亞洲人這種非常重禮教的民族,開口請人幫忙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沒本事的表現。

萬不得已要請人幫忙的時候,態度也會卑躬屈膝好像矮人一等,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自我設限,反而因為這樣的客氣,無形中在告知對方你們不是自己人,所以才需要這麼的不好意思。

但是只要你學會好好拜託的本事,反而是增加你在人際關係上的一種優勢,亞洲人應該很難想像,麻煩別人還可以受歡迎吧?

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驚豔的地方是,他不只舉出了我們在拜託別人的時候常常犯的地雷,也列舉許多科學研究,便僻入裡的說明要如何好好地拜託。

看到這裡的讀者,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看完整的書籍,或是你有任何問題想要討論,歡迎你可以寫信到我的信箱,讓我們「一起」討論,透過好好拜託來增加自己的人際關係吧。

免費獲取:
全方位自傳攻略懶人包

更多推薦文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