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《跨領域學習指南》以來,連續寫了幾篇跨領域學習的教學圖文,也開始有好幾個觀眾朋友問我一個問題:「跨領域學習的意義是什麼?」
所以特別撰寫文章,來分享我對跨領域學習意義的想法,接下來相會從人生選擇權的角度進行分享。
為什麼台灣年輕人,不用錢也願做事?
在回答跨領域學習的意義前,我想先分享一個以前在外商工作時遇到故事。
在某一次的飯局,外商老闆開玩笑說到:「我在亞洲接觸過各種年輕人,但台灣的年輕人真的很奇怪!」
「新加坡的年輕人,做事會問你有多少錢?利益夠多才願意做。」
「中國的年輕人,會挑能被上頭看見的事做,只要有機會就搶著做!」
「但台灣的年輕人很奇怪,做事前要問你有什麼意義?如果很有意義,不用錢甚至賠錢都願意做!?」
原因:老闆的思維框架中,只有利益貨幣
這個故事讓我的印象深刻,日後隨著經歷漸增,我慢慢明白,我們所做的每件事,都是投入了時間精力,然後期待能有收穫。
但在這個老闆的思維框架中,能收穫的貨幣只有一種:拿來買吃買喝的「利益貨幣(金錢貨幣)」。
但事實上除了利益貨幣,還有「2 種無形」的貨幣。
1.名譽貨幣
故事裡中國年輕人追求的,是被看見的「名譽貨幣」,如同最近盛行的自媒體、個人品牌,他們都是積累名譽貨幣,而如果有夠多的名譽貨幣,就能轉換成驚人的利益貨幣,所以換個角度,也可視為無形的利益貨幣。
2.意義貨幣
而故事中台灣年輕人追求的,是跟利益無關但跟自己有關的「意義貨幣」,意義貨幣不同於名譽貨幣,未必能夠轉換成利益貨幣,但名譽貨幣,能夠帶來對人生的成就感、能夠帶來熱情與創造力。
這裡我不是否定利益貨幣,因為我在商務顧問的工作,就是不斷幫客戶想辦法,獲取更多的利益貨幣。
而我們每一個人、甚至每一個階段,對於每一種貨幣的比重都不一樣,這只關個人、無關對錯。
重點是故事裡的老闆覺得奇怪,是因為他的思維「被框架住」了。
他可能無法理解「名譽貨幣」,更無法理解「意義貨幣」,因為他的心中只知道「利益貨幣」。
事實上,我們也被限制在一個巨大的框架中
如果你覺得這個外商老闆,被利益貨幣的框架限制住很可憐,那我想分享另外一個,困著你、我大多數人的框架限制:「依循社會期盼」。
你是否曾經想過從事某些工作、或做想獲得某些成就,但是又不禁質疑自己,並不是「相關科系」怎麼有辦法去做?
如果你有過這樣的念頭,那你就是被「依循社會期盼」給深深框架限制住了。
同樣相似的框架還有:
- 要賺錢就是要去找工作
- 專心穩定在一份工作上
這些「依循社會期盼」的框架,限制住了我們、讓我們活在一個「被允許的人生裡」。
宛如只能不斷模仿同一幅畫,如果不乖乖遵守,就會被責難、懲罰,也讓我們深深相信
只要沒有獲得資格,就是不被允許。
跨領域學習的意義:帶來自由的新選擇
這種被允許的人生,幾乎是大多數我們父母的人生寫照,因為在傳統的社會中這就是「最正確、安全的原則」。
但在近十年,由於數位與智能的革命興起,傳統的世界不斷被挑戰。
舊知識逐漸無法適用的新時代、以及不跟上就會被淘汰的壓力,讓跨領域學習開始越來越被重視。
如同狄更斯的名言:「這是最壞的時代,也是最好的時代。」
時代的淘汰壓力,讓原本被規定只能照抄一幅畫的我們,突然有了新的畫筆與顏料,能夠選擇開啟「一張白色新畫布」在上面開始重新揮灑我們自己的顏色。
所以跨領域學習的意義,就是我們不需要被允許,就可以自由跨領域去嘗試任何我們想做的事——我們能決定自己想過的人生。
而且在跨領域的學習與嘗試上,最有趣的,是我們無法預知這幅畫最終會是什麼樣?我們只能不斷往前邊走邊試。
跨領域學習的成果無法預測,但回首來看必有意義
但如同賈伯斯的名言:
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;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 你無法預測現在所做的,是否有意義;但回過頭來,一切皆有意義。
在跨領域學習的當下,我們可能是因為興趣、好奇,也可能是因為某種需要。
但在未來這些跨領域學習的知識與經歷,會以無法預期的方式,回饋到我們的人生。
就像當年的他,在休學前上了文字設計課,原本的興趣學習,卻在未來成就了蘋果美學。
王薇薇:想做職業溜冰選手,卻成為頂級婚紗女王
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,我正好剛看到王薇薇的訪談文章(註1)。
我才知道,原來如今的婚紗女王,在 19歲前一心只想成為花式溜冰選手,最後因為奧運選拔失利,轉身進入美術學院就讀藝術史,才跟時尚有了交集。
但畢業後,她也只是從事時尚雜誌的編輯,直到 40歲才開始跨領域進入服裝設計,而過去溜冰的華麗服裝,也讓他對於婚紗的藝術有了興趣,而傳奇由此開始。
一步步的跨領域、一步步的讓過往與如今融合,才成就今天的頂級婚紗女王。
追逐跨領域的夢想,不是少數人的特權
如果你覺得賈伯斯或王薇薇太遠,那我想分享幾個,成長嗨咖 Podcast 近期訪談的跨領域嗨咖們。
小白只是一名大學生,但現在短短3個月已是有上千追蹤者的IG 知識網美,也受邀到各學校開講座。
Vivi 是教育科系畢業,現在卻在做組織創新運營,還成立了未來組織實驗室,在7月還會舉辦組織進化年會。
Tiffany 在成大化工系讀到了碩士,按照社會的期待,他應該跟所有同學一樣,都是數百萬年薪的工程師,但他卻偏偏跨領域去當主持人,從打工時的偶然嘗試、到副業的兼差,再到現在已經是獨立的主持人講師。
他們都是不依循社會期盼的代表,在一開始也都沒想過會成為目前的樣子。
他們在跨領域的路上,一邊嘗試、一邊學習,然後慢慢的這些經歷匯集成了一條線,成就他們現在的樣子。
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他們,或更多跨領域嗨咖的分享,歡迎來聽成長嗨咖的 Podcast 節目。
除了節目訪談,我們也在單集介紹頁中,整理他們的分享資料卡,歡迎你自由收藏。
你的選擇是什麼?
分享完跨領域的意義,回歸到駭客任務的老問題:
你可以選擇依循社會期盼,明天依舊安心依科系找工作、安心工作賺錢、安心穩定的在同一份工作上。
而你如果選擇拿起畫筆、開始跨領域學習,你的世界會開始經歷不一樣的風景,如果你擔心不知如何開始,歡迎參考《跨領域學習指南》。
現在,你的選擇是什麼?
結語
分享完了,就等你的選擇了。
期待你分享你的選擇,如果有任何疑慮或心得,我也很想知道呦!
【文章推薦】
- 每天做就會成長的筆記術——淺談用筆記創造知識複
- 你知道你的腦力,都浪費在回憶嗎?建立個人知識管理庫
- 不寫日記、不做筆記,你今天的努力終將毫無意義
- 成功進行專案檢討會議的3訣竅
- 為什麼失敗檢討會議,總是浪費時間?
- 甩黑鍋的3個高級藝術:甩出感動、甩出認同、甩出反思
- 5張圖快速搞懂「解決問題」
- 5張圖快速搞懂「MECE」
- 跨領域學習指南
- 跨領域學習有什麼意義?
- 「iOPF」4步驟掌握學習輸出力
- 「關鍵 3 問題」拆解學習小目標
- 「PET 3 步驟」啟動興趣學習專案》
- 「FBI 方向探索」找出你跨領域的起點
- 「PREPAD同理筆記」強化跨領域溝通
如果你想聽跨領域人的訪談,歡迎來到我們的 Podcast 節目成長嗨咖喔!
參考資料:
註1:王薇薇的訪談文章